方法雌性SD大鼠32只,体重150~1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16)对照组(C组)和骨癌痛组(BCP组)。采用左胫骨骨髓腔内注入Walker 256细胞的方法制备胫骨癌痛模型。行为学(n=8)于术前1 d和术后1、3、6、9、12、15 d测定各组大鼠左后肢压爪缩爪阈值(paw withdrawal pressure threshold,Pselleck激酶抑制剂WPT);于术前1 d及术后15 d,行大鼠左胫骨X线摄片检查。Real-time PCR(n=4)术前1 d和术后15 d,测定各组大鼠左侧脊髓背角CCR5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n=4)术前1 d和术后15 d,测定各组大鼠左侧脊髓背角CCR5蛋白的表达。结果行为学与C组相比,术后6~15 d BCP组PWPT确认细节明显降低;与术前1 d比较,BCP组术后6~15 d PWPT呈进行性降低。与术前1 d比较,术后15 d BCP大鼠左胫骨X线检查显示有明显的骨皮质破坏及骨小梁缺损。Real-time PCR与术前1 d及C组比较,BCP组术后15 d左侧脊髓背角CCR5 m RNA表达明显增加。Western blot与术前1 d及C组比较,BCPwww.selleck.cn/products/iwr-1-endo.html组术后15 d左侧脊髓背角CCR5蛋白的表达也显著增加。结论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CCR5 m RNA及蛋白的表达上调,该变化可能参与了骨癌痛的形成和维持。
目的关于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化疗在治疗骨癌转移性疼痛方面取得的疗效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骨癌转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静脉注射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静脉注射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不同方案治后取得的治疗效果。